會研基金會與中華企業評價學會 舉辦2023企業與無形資產評價論壇

彙整集結臺灣跨領域專家建議 作為監理機關及國際評價準則委員會制訂相關政策及準則參考

與會產官學專家合影留念。 會研基金會/提供

環境、社會及治理(ESG)議題已成為投資決策的核心考量,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與中華企業評價學會3月17日舉辦「2023企業與無形資產評價論壇」,邀請評價領域產官學專家共同分享對ESG與評價相關議題的看法與經驗。冀望藉此彙整集結臺灣跨領域專家的建議,以作為監理機關及國際評價準則委員會(IVSC)制訂相關政策及準則之參考。

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王怡心致詞表示,會研與國際同步,致力於推動永續資訊揭露的發展,將於近期成立永續準則委員會,期望能將永續的議題推及至我國的所有企業。評價準則對於我國的產業發展,尤其是在ESG及淨零減碳議題的推動上佔一席之地,但實務上,要量化企業投入ESG或淨零減碳的努力並不容易。如何將評價準則生活化,是會研目前著重的目標。

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心董事長王怡致詞。 會研基金會/提供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組長黃仲豪致詞提及,金管會在推動永續議題包含兩大主軸,其一為ESG資訊揭露,要求企業能以大眾熟悉的會計語言,揭露其對ESG或減碳的投入;其二為使投資者或金融機構看到ESG資訊所代表的意涵時,能影響其投資決策。評價準則在這兩大主軸都扮演重要角色。例如,當一家工廠意識到淨零轉型的重要,因而縮短其高碳排機器的耐用年限,進而影響該機器的價值。此時,須透過評價的參與,揭露企業將永續概念納入營業模式的成果。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組長黃仲豪致詞。 會研基金會/提供

中華企業評價學會理事長洪志洋演講提到,ESG的出現是因為人類的發展已開始危害到我們生存的環境,且無法光靠政治手段或道德訴求解決,必須透過資本市場的運作來引導企業分配資源的行為,讓地球能永續生存。近年來ESG的發展,使評價目的由穩健報導轉向投資決策。評價過程中考量ESG因素,可能需參考更多非財務性資訊,並仰賴評價人員對ESG的了解及主觀調整。

中華企業評價學會理事長洪志洋專題演講。 會研基金會/提供

此次論壇,由會研基金會評價準則委員會主任委員游萬淵擔任主持人,邀集多位專家,包括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傅文芳、德勤財務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朱孝甫、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副總經理林佳宜、華淵鑑價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淑珍與東吳大學會計學系沈大白教授,探討多項ESG的實務議題,透過各方熱烈意見交流,讓產官學界的參與者皆意識到,ESG的資訊揭露仍屬不易,用以衡量ESG的指標多元且複雜,尚缺乏一致的標準,因此,對於評價準則之應用如何納入ESG資訊仍有很大的挑戰。

會研基金會董事長王怡心表示,評價及永續議題都必須有可依循、一致的準則,才能使業界較容易落實到實務上。今天論壇從ESG的角度出發,深入探討評價準則的觀念性架構,此有助於釐清評價準則的理論基礎。會研基金會與中華企業評價學會日後將持續舉辦相關議題之研討會,討論如何將評價準則應用至無形資產與企業之評價實務案例,為我國評價及永續專業共同努力。

原文網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6722/7039466?from=edn_newestlist_cate_side